执子之手——探寻仓央嘉措的诗意人生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背景
本课程面向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旨在通过学习仓央嘉措的诗作《执子之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课程目标
1. 理解《执子之手》的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探讨仓央嘉措的生平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4.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内容
1.
诗歌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仓央嘉措的短片,介绍其生平和诗歌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2.
诗歌解读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执子之手》,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3.
文化探究
:探讨诗歌中的藏族文化元素,如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加深学生对藏族文化的了解。4.
创作实践
:学生尝试模仿《执子之手》的风格,创作一首简短的诗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师生互动环节
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执子之手》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结果。2.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仓央嘉措与其爱人的对话,体验诗歌中的情感交流。3.
诗歌朗诵
:学生自愿上台朗诵《执子之手》,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提升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课程评价
1.
形成性评价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诗歌朗诵等活动,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2.
总结性评价
: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学资源
1. 仓央嘉措的生平和诗歌作品资料。
2. 藏族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献资料。
3. 诗歌朗诵的音频和视频示范。
课程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仓央嘉措的诗歌作品,并尝试了解其他藏族诗人的作品,拓宽文学视野。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执子之手》这首诗歌,能够通过互动环节增强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认知。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