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复习提纲

facai369 优秀作品 2024-12-19 15 0

高考历史: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复习提纲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采集和渔猎经济 (1)时间:远古时期。 (2)特点 ①食物: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 ②工具: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 ③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生活。 ④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⑤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果实、昆虫等,为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1)产生: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 (2)表现 农耕 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 ①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②东亚: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③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畜牧业 原因: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 表现:①距今约9 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②距今约7 000年前,中国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③距今约6 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3)农业出现的影响 ①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 a.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b.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 c.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②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a.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 b.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 c.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 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a.天文历法获得较快发展。 b.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农业文明的兴起 (1)表现:形成以西亚两河流域、非洲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 (2)措施:修建水利工程,统治者都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 2.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 (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①食物: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②生产与生活 古巴比伦王国 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出租给佃户 古埃及 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2)中国 ①食物: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②生产与生活 商和西周时期 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 战国以后 a.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b.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 c.每家每户在耕作之余,还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 d.秦以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e.国家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如秦国的都江堰、西汉的龙首渠等 秦汉到隋唐时期 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3)古希腊 ①食物: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葡萄和橄榄,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②生产与生活:城邦公民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 (4)美洲 ①食物: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 ②生产与生活: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1.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2.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3.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了,国家应运而生。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 2.物种外传: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3.表现 项目 欧洲 亚洲 玉米 ①16世纪中叶,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 ②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 ①明朝时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②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到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 马铃薯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甘薯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番茄 ①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栽培 ②18世纪末,经过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传回美洲 ①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 ②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辣椒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明朝时,传入中国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农作物在美洲的推广 (1)农作物 ①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 ②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③蔬菜类:黄瓜、豌豆。 ④经济类:甘蔗。 (2)推广 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②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2.畜禽在美洲的推广 (1)表现:欧洲移民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了美洲。 (2)影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1)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2)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 (3)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 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2)玉米、马铃薯、甘薯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1)水稻在北美的推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1)对美洲 ①马、牛、羊等动物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 ②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 ③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对中国 ①玉米、甘薯等耐寒高产美洲作物的引进,使得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水土流失。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过程 ①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②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3)表现 ①农业机械现代化 原因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各国特点 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 影响 a.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b.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②杂交育种技术进步 成就 美国 1930年,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墨西哥 1941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菲律宾 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中国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意义 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2.畜牧业现代化 (1)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2)生产规模大型化:大型养鸡场可饲养1 000万到2 000万只肉鸡,或100万只蛋鸡;大型养猪场可饲养1万到10万头猪。 3.渔业现代化 (1)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2)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 (3)养殖种类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1.粮食储备技术的发展 时间 表现 原始社会 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 古代社会 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20世纪50年代 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21世纪以来 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2.食物储存技术的发展 (1)冷冻食品加工的发展: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 (2)冷冻食品储存: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 (3)中国冷链物流产业: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 (1)产生原因 ①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②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③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 (2)解决措施 世界 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中国 1996年,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2.食品安全 (1)产生原因 ①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 ②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③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化学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2)解决措施 ①世界:各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②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中国政府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 (1)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2)表现 石器 旧石器时代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 铜器 距今5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铁器 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2.灌溉工具 (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民间广泛使用。 (4)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3.畜牧业生产工具 古人用圈厩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古代中国 约3万年前 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 新石器时代晚期 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汉朝 使用纺车纺纱;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纺织品 元朝以后 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古代西方 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2.陶瓷工具 (1)主要工具:坯车、匣钵、支钉等。 (2)表现 新石器时代晚期 采用坯车来制坯 中国南朝 为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 唐宋时期 为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 3.冶炼工具 锻打工具 包括用来熔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磨平金属的锉等 铸造工具 熔化金属原料的坩埚、使液态金属成型的范等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1.农业家庭式劳作 (1)原因: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 (2)表现 ①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②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2.农业庄园式劳作 (1)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2)表现 ①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②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③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3.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 (1)含义:手工业家庭式劳作是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作坊式劳作是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 (2)特点: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1.机器大生产 (1)背景: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2)标志: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 (3)特点: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2.工厂制度 (1)背景:工厂的出现。 (2)特点 ①为保证机器的昼夜运行,工人实行倒班制。 ②规章制度严格,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 ③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 ④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3)影响: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3.近代中国的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 (1)产生: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2)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1)问题: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 (2)解决: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2.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1)工业革命中英国的人工运河、铁路运输发展迅速。 (2)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3.工业革命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1)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2)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4.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 (1)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2)表现: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1)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表现 ①英国等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②中国: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6.消极影响 (1)表现: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2)结果: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 2.表现 (1)计算机 目的 为满足弹道计算的需求 标志 1946年,美国军方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 影响 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2)网络 产生发展 ①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 ②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演化为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遍布全球 影响 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等方面逐步扩展,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走入家庭 (3)人工智能技术 ①含义: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②出现:20世纪50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 ③内容:涵盖机器人制造、语言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④应用: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 ⑤表现:“无人仓库”“无人码头”“无人车间”乃至“无人工厂”。 ⑥影响: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4)航天技术 成就 ①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大量航天器 ③在太空中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 影响 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5)海洋技术 ①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深海研究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潜器曾在水下数千米处发现了海洋生物群落,并且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②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 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③2012年,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域进行试潜,成功突破7 000 米深度,这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6)新材料技术: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1.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 2.人类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 (1)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可以了解社会动态,与外界沟通更加方便。 (2)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促进了人们的通信交流,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3)全媒体不断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3.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 (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地球成为“地球村”。 (2)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交流,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商业贸易的起源 (1)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2)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 2.古代中国的国内贸易 时期 表现 商朝 ①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②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 ③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春秋战国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 秦汉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隋唐到两宋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元、明、清 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③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3.古代世界的商业活动 国家或(地区) 表现 古埃及 ①商业历史悠久 ②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 古希腊 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古罗马 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拜占庭帝国 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 阿拉伯商人在亚、欧、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4.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概况 丝绸之路 ①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 ②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中国出口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 ③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朝贡贸易 ①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 ②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5.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货币 (1)产生与发展 ①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②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③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 (2)作用 ①货币的诞生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 ②货币成为财富的象征。 ③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2.信贷 (1)古代世界信贷的发展 ①两河流域:公元前22-前21世纪,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 ②古埃及:公元前16-前11世纪,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受到法律保护。 ③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2)古代中国信贷的发展 ①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 ②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 ③唐朝: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 ④宋朝: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⑤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⑥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3.商业契约 (1)古代世界商业契约的发展 ①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 ②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人们已经使用契约,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2)古代中国商业契约的发展 ①商周时期:出现了契约。 ②汉朝以后:凡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③唐宋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1.开始形成 (1)推动因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2)过程 ①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活动。 ②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3)影响: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 (1)原因 ①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影响: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3.最终形成 (1)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利用资本输出,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的财富。 ②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影响: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2.表现 (1)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商品交易所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创立银行 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证券交易所 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百货公司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制贸易公司 为了有效地垄断对外贸易,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贸易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②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近代银行的建立 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香港、烟台、镇江、汕头、福州和重庆等地设立分行 股份制企业出现 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和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 证券机构出现 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大型百货公司的出现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3)商品品种的增多 ①原因: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②表现 a.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 b.来自东方的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 c.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殖民者掳掠黑人奴隶的场所,奴隶也成为贸易商品。 d.18世纪后期,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4)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①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 a.形成:17世纪,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b.表现: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②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新格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过程 ①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②斯大林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使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2)表现 ①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 ②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工业、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部门的生产效率。 4.经济全球化下的经济危机 (1)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 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 (2)表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5.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①原因: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②结果:改革陷入困境,最终导致东欧发生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①过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影响: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6.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将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并通过发展国有经济与制订经济计划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2)成效: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 (3)存在问题: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7.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1)特点 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②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中国的应对措施 ①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1.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1)原因: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 (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宗旨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作用 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发展: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宗旨 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作用 ①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②1997年,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 ③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涉及旅游、运输、教育、金融、通信、信息等12大类,服务贸易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2001年。 (2)意义: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贸易形式发生变化 (1)原因 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 (2)表现:电子商务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3)影响: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 (2)构成 机构 宗旨 业务活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 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的发展 (1)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 (2)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3)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3.金融危机 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4.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 (1)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一、村落的产生 1.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 2.村落的出现 (1)原因: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 (2)表现: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 (3)特点: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 (4)影响: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二、集镇的出现 1.兴起 (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 ①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②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 ③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2.中国古代的集镇 (1)原因:为军事目的而设的。 (2)表现 ①两宋时期:出现了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 ②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 三、城市的产生 1.产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出现了城市。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 2.城市的含义: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3.中国古代的城市 (1)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 (2)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 (3)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墙高度、城郭门数、道路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有规定。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 4.西方古代的城市 (1)代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 (2)表现 古希腊 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古罗马 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欧洲中古时期 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1.影响民居的因素 (1)居住地的自然环境。 (2)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 2.两河流域的民居 (1)自然环境: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 (2)特点 ①建筑材料: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和木材。 ②布局: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结构都是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3.古埃及的民居 (1)建筑材料: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在上面搭上屋梁;用椰子叶铺成屋顶,用以防晒保温。 (2)特点:房屋留有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4.中国古代的民居 (1)远古:巢居和穴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 ①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 ②穴居:大多营建于北方,后来逐渐升至地面,形成地上建筑。 (2)先秦以来 ①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②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③结构:木构抬梁结构。 (3)明朝 ①结构: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②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 5.古希腊罗马民居 (1)民居的核心: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 (2)建筑材料: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 (3)建筑特征: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4)集体住宅 ①原因: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 ②表现:3世纪古罗马出现了集体住宅;4世纪时,出现复合式公寓。 ③影响:对后世的建筑影响深远。 6.古代北美的民居 (1)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 (2)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从事耕作,两三年后迁徙到别处;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内不分隔间;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区域。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的演进 1.含义: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2.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影响 (1)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 (2)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表现 (1)近代世界 ①背景:工业革命展开。 ②表现: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2)现代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3)近代中国 ①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表现: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4)现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迅猛发展。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1.居住条件的改善 (1)背景 ①城市的发展。 ②建筑技术的革新。 (2)表现 ①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并在楼房住宅中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②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③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城市服务 (1)社区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也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各个方面。 (2)生活服务 ①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能整合到一起。 ②文化娱乐: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1.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发展历程 (1)世界 ①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②煤气灯、电灯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③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④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⑤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2)中国 ①近代中国 特点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 表现 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②现代中国 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 表现 a.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 b.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环境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导致空气污染;生活与工业废水造成水源污染。 2.贫富分化: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3.交通拥堵: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的普遍问题。 4.其他: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古代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2.古代交通的代表性成就 (1)陆路交通 西方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中国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②汉代: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 ③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④元朝: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2)水路交通 中国 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②秦朝: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③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④元朝: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西方 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 (1)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3)明朝:郑和下西洋 ①时间:1405年到1433年。 ②概况: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2)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3)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4)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新航路开辟 时间 15世纪末16世纪初 概况 ①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②哥伦布到达美洲 ③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 ④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2)开凿运河 ①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②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火车与铁路交通 (1)火车的发明与影响 条件 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 发明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影响 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2)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 代表成就 ①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局限 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 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1)轮船的产生与发展 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③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2)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 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③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3.汽车的出现与发展: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之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交通对社会的影响 史实 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中国古代的邮驿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1.汽车的发展 (1)福特T型汽车 时间 1908年 地位 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 影响 汽车的设计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和精细化。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汽车工业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②到2018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 2.高速公路的发展 (1)原因: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 (2)概况 世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高速公路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 中国 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3.高速铁路的发展 (1)世界:1964年,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 (2)中国 ①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②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③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 4.航运业的发展 (1)世界 ①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②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 ③船舶制造技术发展:最大邮轮可搭载乘客和船员约9 000人。 ④航运交通的发展: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 (2)中国航运业的变化:1978年前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后逐渐融入市场。 二、航空的发展 1.现代航空的发展 时间 概况 1903年 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 1914年 美国开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 1919年 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20世纪70年代 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空发展 (1)1950年,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开通中苏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 (2)2018年,中国民用航空全年旅客吞吐量12.6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1 674万吨。 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1.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 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3.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4.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历史上的疫病 1.疫病的概念: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历史上的疫病 (1)天花 时间 概况 古埃及时期 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也罹患天花 18世纪 肆虐欧洲,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死于天花 中国清朝 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 (2)鼠疫 ①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大量人口死亡,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 ②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严重饥荒。 3.历史上疫病的影响 (1)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2)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 ①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期,雅典突然爆发严重的鼠疫,伯里克利也未能幸免,使雅典政治的走向明显转变。 ②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身染疫病而亡,导致亚历山大帝国土崩瓦解。 ③中国明朝末年鼠疫横行,17世纪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给历史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4.历史上的疫病防治措施 (1)重视公共卫生 措施 作用 古罗马 注意公共卫生,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 对疫病的预防起了一定作用 中国古代 ①不少地方官在任期内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 ②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 (2)防治疫病的方法 ①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②为了防治天花,中国古人发明了人痘接种,该法在明朝中期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 (3)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 ①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 ②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 ③古罗马时期的医院也收治疫病患者。 (4)近代控制疫病传播的医学成就 ①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发病率大大降低。 ②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③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二、中医药的成就 1.战国时: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 2.战国至西汉间:《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3.东汉晚期 (1)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 (2)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4.唐朝 (1)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2)《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5.明朝: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总结临床经验,使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2)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 (3)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 (4)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7.针灸学:在中医治疗中发挥很大作用,它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治疗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受到中国人的欢迎,也被世界许多其他国家所接受。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2.鸦片战争后 具体表现 西式医院建立 这些医院分科完备,技术先进。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陆续被引入中国 西医院校建立 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引入西方公共卫生措施   ①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②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等内容。 2.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概况 世界 中国 各层级医疗机构的建立 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各层级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 传染病防治 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控制 大力推进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 公共卫生的监督 公共卫生监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要工作 3.医疗服务制度与药品供应体系 概况 西方国家 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药品供应得到了基本保障 中国 ①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②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有效缓解了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 4.医疗保障体系 概况 西方国家 ①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中国 ①20世纪60年代:国家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②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全民病有所医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1)世界 ①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基础医学突飞猛进,为治疗一系列威胁人们健康的疑难杂症奠定了基础。 ②许多国家把防疫工作视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③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④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长。 (2)中国 ①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在断肢再植手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造瓣膜、试管婴儿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②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世界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 ②刷牙、洗手、洗脸、洗澡等行为成为个人卫生习惯。 (2)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把公共卫生事业当作一件大事,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有助于人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3.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1)讲卫生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2)注重精神卫生,大力普及精神医学知识,提倡对精神障碍早发现、早治疗;普通人也重视心理健康,从而实现身心幸福。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 伍佰演唱会,观众喊退票背后的故事与反思
  • 揭秘快递背后的隐形英雄,空包网快递小哥的奇妙世界
  • 探索成都短租房,舒适便捷的临时之家
  • 怎样快速还网贷的钱:实用方法与技巧(怎样快速通过网贷赚钱?)
  • 深入解析,威客,创新的在线劳动力市场与你的机遇
  • 海航集团债务清偿“同债不同权”,购买了聚宝汇的员工望眼欲穿
  • 悲剧的警钟,钻行李箱关拉链致死事件引发的深思
  • 阳光下的校园偶像,走近那位引领运动风尚的校草体育老师
  • 探索商业宝藏,如何成功加盟晶石灵水晶店
  • 银行理财花式吸引投资者,专家:国民呼唤有效财富管理
  • 重温经典,爱情公寓4的璀璨明星阵容与魅力重现
  • 开门红收官之保险冲刺
  • 深入解析,什么是双一流大学——打造教育新高地的里程碑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财富鑫鑫向荣B款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管理报告(2022年一季度)
  • 探寻历史长河中的辽国,一段遥远而辉煌的东北往事
  • 2023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或将到900万辆
  • 深度解析,都挺好,一部家庭伦理剧的魅力与启示——全剧集数揭秘
  • 10家汕头律所、2名汕头律师入选《广东省破产案件管理人名册》
  • 解读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深层含义与现代反思
  • 10余人相继落马,APP频繁闪崩,“宇宙行”工商银行也有烦恼
  • 西游记,揭秘白骨精的智与妖变——一段经典剧集的深度解读
  • 油箱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 揭秘金露露,从荧幕形象到现实生活中的魅力与影响力
  • 杜小华男孩的离职启示,如何优雅地转身
  • 2020中乙联赛10月24日开球
  • 迈克尔·杰克逊女儿的璀璨时刻,订婚纪实
  • 孕妇梦境中的死人,象征、解读与心理关怀
  • 7月10日上市公司晚间公告速递
  • 南京国际广场,美食之旅的味蕾盛宴
  • 飞机撞鸟群,机头有血,安全与科技的较量
  • 揭秘历史长河中的大辽,一个曾经辉煌的北方帝国
  • 富豪黄仁勋的智慧避税,80亿的背后故事
  • 【空宣】宁波银行 与“宁”同行,“银”领未来 ——宁波银行2022届春季校园招聘火热进行
  • 哈尔滨三大顶流景点,解锁冰城魅力之旅
  • 海边的艺术宝藏,小贝壳的魅力世界
  • 《美国股市百年危机的顶部已经确立》
  • 点亮万圣节的魔法灯笼,南瓜灯的魅力与艺术创作
  • 九胞胎姐妹的勇敢之举,揭开追责的神秘面纱
  • 2017款道奇地狱猫6.2L 超强马力轿跑
  • 牛尾巴的故事,启示与创新思维的艺术
  • 谷爱凌,冰雪奇缘中的金牌英雄
  • 理财经理必备知识之资产配置(高阶):反思与应用
  • 云南十八怪,独特风情与文化探索
  • 女子做彩超时的意外闯入,尴尬与安全的双重考验
  • 906只石珊瑚!广州一水族市场成国家保护动物非法买卖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