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素有“三峡门户”之称,是三峡大坝所在地,因此夷陵也是湖北省三峡工程移民最早、就地就近安置移民最多、移民结构最复杂、安置难度最大的县市区。
自1992年三峡工程动工,上海与宜昌县(现夷陵区)开展对口支援,今年已是两地结对的第31年。三峡库坝区是上海第一个对口支援的地区,1992年8月,上海即成立“上海市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领导小组”。截至目前,上海市对口支援夷陵援建项目567个,其中静安支持建设项目340个。重点援建三峡移民就业基地、中堡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中国精制茶出口基地标准化厂房等项目。
相比上海对口支援的众多边疆地区,夷陵似乎并不贫穷。从1992年对口支援夷陵至今,上海已援派挂职干部16批26人到夷陵工作。在上海对口支援助力下,尤其是夷陵当地干部群众真抓实干谋发展、促发展,沪夷两地携手让夷陵早已摆脱山区贫困县的帽子,并跻身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一类县市区十强。如今的夷陵,正奋力冲刺经济总量过千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元的“双千亿”阶段性目标,并争创全国“百强区”。
沪夷两地携手共进,三十一载情谊绵长。新征程上,上海将紧紧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夷陵一道按照《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2021—2025年)》确定的“路线图”,共同携手画好对口支援“实景画”,共同助力移民群众实现安稳致富,积极推进双向互动、全面合作、共同进步、共赢发展,推动上海对口支援夷陵工作再上新台阶,共同谱写对口支援三峡工作的新篇章。
挖掘优势潜力 增强夷陵发展内生动力
帮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是前提,实现“能致富”是根本。30余年来,上海坚持产业为重,挖掘后发优势和合作潜力,精准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积极破解坝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增强夷陵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移民安稳致富。
沪夷两地正不断深化经济和产业协作。上海曾多次组织企业到夷陵参加全国支援三峡库区建设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吸引大批上海企业到夷考察投资,上海爱登堡电梯(宜昌)有限公司、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等项目落地,同时“头雁效应”逐步显现,宜昌“均瑶乳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升级为均瑶大健康产业,还于2020年成功上市,有力支撑移民群众就业增收。
今年4月底,由上海市静安区选派的上海援夷干部自抵达夷陵以来,积极对接调研爱登堡集团、宜久郎、均瑶等上海在夷企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尽最大努力让企业享受对口帮扶资源。同时加强与上海企业沟通,引导企业到夷考察,截至9月底,已有10余家企业到访,有力促进两地经济融合与协作。
多年来,上海帮扶夷陵产业发展的另一项重点工作,则是助推农业提质增效。针对后靠移民生产资料匮乏问题,上海利用援助资金,帮助当地发展柑橘、茶叶2万余亩,3000多名移民直接受益,尤其是茶树良种穴盘繁育基地、柑橘综合技术示范产业园、官庄柑橘交易市场等项目,扶持柑橘、茶叶等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极大促进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提档升级。
为做实消费帮扶,做好“土特产”文章,在上海援夷小组的牵线搭桥下,目前已贯通生产链、物流链和消费端,不仅实现农产品产得好,更卖得好。2018年10月,沪夷两地共同举办的“奔跑吧!柑橘”公益活动,创新对口支援与结对帮扶新模式。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夷陵企业多次参加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等活动,充分借力上海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优势;今年7月,上海援夷小组牵头组织夷陵特色产品企业赴上海参加第六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在此期间,不仅生态绿茶、粮油、畜牧产品、手工制品等夷陵农特产品销售火爆,同时夷陵参展企业咨询洽谈公司近20家,达成采购意向5.76亿元。
除了制造业、农业外,上海对口支援夷陵同样重视发挥夷陵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促进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夷陵坐拥“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三峡大瀑布”3个5A级景区,A级景区达到17个,位居全国同类县区第一。
自2021年以来,“静安·夷陵号”旅游专列已开行3趟,累计带动上千名上海游客到夷陵旅游观光。今年4月17日,2023年“静安·夷陵号”旅游专列从上海火车站出发,这是两地间的第三趟旅游专列。此次升级后的“静安·夷陵号”旅游专列为动车,车程5小时,其满载着300余名上海游客,开启为期5天的三峡之旅。70岁的朱银龙与老伴一起乘坐专列前往夷陵旅游,发车前,他手举“侬好夷陵”的牌子拍照,很是激动。他说,之前并未去过夷陵,不过一直听说三峡工程,这次想来一场三峡深度游。
“静安·夷陵号”旅游专列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综合旅游产品,其集合“景点旅游”与“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景点,让上海市民体验峡江两岸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的同时,展示夷陵乡村振兴新成果。数据显示,3趟旅游专列直接带动当地夷陵红柑橘、清溪沟茶叶、稻花香白酒等农特产品销售30余万元,带动当地住宿餐饮门票和交通等旅游消费160余万元。相比数字,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夷陵绿色生态旅游品牌在长三角区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坚持民生为本 交出写满幸福的答卷
31年来,上海对口支援夷陵始终坚持以民生为本,助力当地交出一份写满幸福的民生答卷,逐步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为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海对口支援夷陵30余年来,陆续援建宜昌市上海中学、乐天溪初级中学、静夷初级中学、三峡高中、东城小学等28所学校,有力改善夷陵办学条件,连续16年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助推夷陵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为当地培育一批批英才。早在对口支援工作伊始,上海便创造性地在移民安置点实施一批“五个一”工程,其中包括一所希望小学、一所幼儿园。
值得一提的是,夷陵的静夷初级中学,名字里的“静”指的是上海市静安区,该区多年来具体负责对口支援夷陵工作,该校正是近年来的重点援建项目。
“只有眼前这条长江,哺育着我们共同成长……静安,夷陵,携手逐梦,情深谊长……”今年4月的一天,静夷初级中学学子们深情高唱这首《长江恋曲》。2022年正值上海对口支援夷陵三十周年,夷陵为感恩上海创作了《长江恋曲》。“上海的支援让我们不仅拥有了更为先进的硬件设备,比如智慧讲台、创客空间等,更让我们形成了与上海同步的教育教学理念。”该校校长程易何感慨道,大家将常怀感恩之心,争取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明日之星。
自2015年起,静安与夷陵共同开展“上海孩子看三峡”“三峡孩子看上海”等两地青少年手拉手品牌活动,进一步丰富交流层次、加深结对情谊。今年暑期该活动如期举行,上海市第十六批援夷干部张阳说:“好的传统,我们要保留和延续下去。”
为实现劳有所得,除吸引上海企业项目落地、提供就业岗位外,上海还援建小溪塔街道官庄村柑橘交易市场、罗河路菜市场等6个集贸市场,活泛了消费市场,提供了就业创业机会。为实现病有所医,上海援建了夷陵妇女儿童医院、乐天溪镇卫生院等,夷陵医疗条件极大改观。通过上海多年来的接续支援,夷陵妇女儿童医院从县级妇幼保健院发展成为拥有35个业务科室、500张床位的“大专科·小综合”国家级爱婴医院。此外,为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上海援建了夷陵区社会福利院、小溪塔街道办事处农村福利院等8所福利院,帮扶夷陵鳏寡孤独者。
为实现住有所居,上海实施安全饮水、易地搬迁等精准扶贫项目25个,解决移民“两不愁三保障”重点难题;同时,援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小溪塔街道东湖社区等56个移民示范小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及文化活动广场,为夷陵群众幸福生活夯实基础。
几年前,家住平湖社区畜牧小区的老李想把房子卖了搬走,原因就在1996年建成的小区,楼层高7层,却没有电梯。多年来,100余名居民面临着上下楼难的问题,此前小区居民多次向社区呼吁加装电梯,社区亦苦于无政策、资金支持,无法满足居民诉求。
2021年,上海对口支援夷陵区老旧小区电梯加装政策实施,让小区居民看到希望,并且很快争取到上海项目支持,2021年底启动第一部电梯加装工作,2022年底一栋三个单元加装电梯投用。有了“直达幸福”的电梯,老李打消了搬走的念头,他看到上了年纪或腿脚不便的邻居再也不怕上下楼了,有些人还经常下楼锻炼身体。自2021年上海支援当地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项目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已加装电梯70部,惠及小区26个、居民3300余人。
无论是静夷初级中学、还是“直达幸福”电梯,都是上海坚持对口支援项目资金向民生倾斜、向移民倾斜,不断增强移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写照和缩影。
推进乡村振兴 帮助移民群众安居乐业
如今,走进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宽敞平坦的柏油路、错落有致的房屋、充满峡江风情的墙画,令人宛如画中游,这里被誉为“坝头库首第一村”。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许家冲村时,对对口支援帮助移民群众安居乐业、安稳致富给予肯定。
许家冲村党支部书记谢蓉,是静安区培养的移民致富带头人。1994年,三峡库区移民谢蓉一家搬到许家冲村,丈夫为三峡工程跑运输,可随着工程完工,谢蓉一家的收入变少了。生活虽不愁,可如何致富奔小康,让谢蓉感到迷茫。后来,上海帮了谢蓉一把,2014年刚投入传统手工绣创业不久,她被安排到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手工、营销技巧等,当时上海师傅鼓励她挖掘当地特色进行创作,以中华鲟为原型做成的艾草挂件和香囊,成为特色旅游纪念品,目前已带动村里不少绣娘就业致富。
谈及2018年后的变化,谢蓉的话匣子越开越大。她介绍,五年来,许家冲村不断放大许家冲红色文旅资源优势,推出大国重器游、高峡平湖游、三峡茶谷游等旅游线路,建成群众活动中心、移民馆、初心馆、双创示范街、民宿一条街等项目,发展“三峡绣娘”、“三峡·艾”、5D游三峡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目前村里已有民宿38家,谢蓉说,今年“五一”民宿入住率达100%,不少游客来自北京、上海和武汉等地。数据显示,该村年接待游客16万人,旅游收入1200余万元。
近年来,许家冲村在生态旅游、文化产业齐头并进的态势下,正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202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5亿元,集体经济收入65万元,人均纯收入28480元,昔日三峡移民的生活正越来越幸福。
乡村振兴实景图正在夷陵、在三峡库坝区不断绘就,连成乡村振兴“大风景”。
三斗坪镇中堡村曾经历葛洲坝、三峡大坝两次移民搬迁,是三峡坝区最大的移民村,全村户籍人口3000多人,但土地却不足500亩。“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就靠坝吃坝。”中堡村党支部书记郑莉莉介绍,中堡村因村中的中堡岛得名,三峡大坝就建在中堡岛上,由此该村被称为“三峡坝首第一村”,中堡村的观景平台是三峡大坝的绝佳观景地,该村距离三峡人家、三峡大坝、屈原祠等3处5A级景区仅20分钟车程。
近年来,上海将中堡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作为重点项目推进,支持该村“整村规划、整村设计”,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前,在上海援夷小组的牵头协调下,中堡村道路、污水管网、绿化亮化、房屋建筑风貌等已焕然一新。为吸引更多游客愿意来、留得住,上海援夷小组整合多方力量,培育壮大该村民宿产业集群,如今村里的民宿非常火爆,时常一房难求。不少游客在社交平台为该村民宿点赞,“大落地窗外就是三峡大坝,运气好的话,躺在床上就能看到泄洪的壮观景象”。
随着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成效逐步显现,游客心动的同时,村里百姓也在行动。“我们碰上了好时代。”郑莉莉表示,不少村民正在整备自家房屋,打算开门迎客,实现家门口致富。
4月,“静安·夷陵号”旅游专列的游客抵达夷陵的第一天傍晚,就来到中堡村刚刚改造完成的观景平台上,眺望三峡大坝、高峡平湖的独特景观。上海市第十六批援夷干部联络小组组长、夷陵区委副书记徐迪表示,在中堡村建设中,上海带来的资金和资源主要起撬动、带动作用,当地政府搭建的平台正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加入当地乡村振兴事业中。
目前,上海援夷小组正推动两地干部群众交流,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乡村振兴队伍。一方面,为提升夷陵干部乡村振兴工作、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在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专题研修班三期,培训干部150余人;另一方面,为促进三峡移民就业创业和安稳致富,共同缔造美好生活,组织开展移民技能培训,受益群众达400余人次。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