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赵是杭州一家外贸公司的普通白领,前两天,她刚拿到公司发的2万元年终奖。不过,她并没有像往年那样着急把钱投出去,而是把钱存在了银行活期账户里作为备用金。
在金融圈,很多人都听说过“存款搬家”这件事,说的是投资者更愿意把钱投向基金、股票、信托这些潜在收益更高的投资项目上,而不愿意让钱躺在低息的银行存款上。不过今年,这个情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很多人拿到年终奖后,宁可把钱放在活期存款上,也不盲目投资,这就是所谓的存款“逆搬家”。
昨天,#90后也开始报复性存钱#冲上热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下存款“逆搬家”的现象。央行最新调查显示,61.8%的居民倾向于更多储蓄;而在刚过去的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
为什么今年更多的人选择存款?
小赵告诉记者,“之所以现在这么保守,主要是因为去年投资亏了不少钱,股票、基金年度亏损都达到20%以上,这让我的投资观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小赵说,“去年整一年的行情都不怎么好,大多数公募基金都是亏损的(2022年上证指数累计跌幅为15.13%,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6.9%),就连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都会亏损,这就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去年12月中旬的时候是最难熬的一段时间,看着自己银行账户每天损失五六百块钱,心里真是五味杂陈。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存活期的主要原因,钱放在那里不会有什么收益,但至少不会亏。”
类似小赵这样把钱放在活期存款账户的年轻人并不少。李挺(化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平常因为工作忙,他把大多数的钱买成了银行理财产品,并配置了少量的基金。李挺说,“印象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比较稳的,之前很少听说会亏损,但去年一年下来,确实颠覆了这种固有的认知。”他回忆道,“去年银行理财产品至少发生了两次比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在3-4月份,当时银行理财普遍出现了‘破净潮’,很多人的本金出现亏损;另一次是在11-12月的时候,当时看过一个数据,银行理财产品整体破净比例已经超过20%。”
“这样的感觉是很糟糕的,你原先预期是能赚一些,也不求一夜暴富,3%-4%的收益率稳定增长就好,但到头来却变成了亏损,一进一出心理落差太大了。”李挺补充道,“那个时候,看到每天亏掉的钱总是会产生这几个月活又白做了的想法,心情很差。后来发现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我一个,一些同事买了最保守的银行理财产品(R1等级),7天年化收益居然是-30%,当时同事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买了个假理财。后来银行工作人员解释称是展示口径造成的错觉,但净值确实回撤了1.5%。很多人或许会说,那你这个还只是回撤,没有亏。我觉得不能这么想问题,好比两三年前你就开始买理财产品,到现在累计投资收益也就3%出头,结果一个月回撤丢掉了一半,平均算下来每年收益不到1%,这个换谁都很难接受。”
把钱直接存活期合理吗?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最新的金融和社会融资数据:2022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全年净投放现金1.39万亿元。面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效仿起他们父辈的做法,更多地进行储蓄,而不是投资或者超前消费。
那么,把钱直接存活期合理吗?在杭州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看来,“如果站在应对风险这个角度,年轻人更多地储蓄,把钱放在活期账户上是无可厚非的,它提高了年轻人未来的抗风险能力,不容易被一些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所击溃。但是从资金的使用效率来说,把钱放在活期账户上效益是比较低的。从资金管理的角度看,他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大额存单、货币基金、定期存款等等,每一种收益都会比单存活期要好许多。”
该理财经理补充道,“不过,我也能理解一些90后把钱直接存活期,连大额存单都不愿意存的想法。”她说,“之前有个95后年轻人来存年终奖,我和他说要不要考虑存个大额存单,结果这个年轻人直接拒绝了,只考虑普通的活期存款。后来和这个年轻人交流才了解他的想法:一方面,钱放活期里面支取最方便,春节消费、走动可能都需要钱;另一方面,相比大额存单,客户认为活期存款更加灵活,没有长时间的锁定期,万一今年基金、股票市场回暖,他们也不介意迅速把存款转换为收益率更高的资产。但是如果存了大额存单,可能这两三年内钱都是动不了的。”
在经济学家潘向东看来,“年轻人爱存钱属于短期现象。年轻人存钱,存的不是钱,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保障,相信每一个年轻人都爱消费、爱花钱。”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则认为这是长期变化趋势,因为容易的钱越来越不容易赚了。
你如何看待年轻人把钱存在活期账户这件事呢?你支持年终奖理财直接存活期吗?我们也欢迎大家在橙柿互动#我的钱#栏目谈谈你的看法,或者直接跟帖留言发表你的观点。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司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