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兰州微教育)
第二期:家长层面关注问题解答(二)
问题3
当看到孩子独坐生闷气,像刺猬一样不可靠近,我们家长该怎么做,如何帮助孩子疏解表达情绪?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 何蕊芳
前面已经提到了,建议家长自己先学会情绪表达,身教大于言教,孩子情绪表达方式,其实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教人先正己,家长能把我在讲座里面说到的表达情绪的方法练习好,应用自如了再帮助引导孩子表达。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姜艳斐
表达情绪的方式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可以直接表达,也可采用绘画、故事等多种方式来表达。
兰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导工作坊负责人 曾爱莉
家长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家长能敏锐地觉察到孩子的情绪,共情孩子的情绪,比如家长在孩子发脾气时可以说:我感受到你现在很生气,你气坏了,你先自己待一会,等你气消了咱们谈谈。”当孩子对家长诉说自己的委屈时,家长需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做到不评判,共情回应孩子的感受,当孩子的情绪被理解、被接纳时,他(她)的情绪就能慢慢平复。其次,平时家长多用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情绪,比如能清晰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这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而不是经常用发脾气、摔东西等错误方式表达情绪。这样孩子可以在耳濡目染中从父母身上学会使用丰富的情绪词汇来表达,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第三,家长要教会孩子一些表达、宣泄情绪的方法,比如鼓励孩子说出来、哭出来、写出来,通过运动、听音乐、画画等适合孩子自己的方式来宣泄情绪。
兰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指导工作坊负责人 达菲菲
一个人有情绪的时候,我们鼓励他(她)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有的人通过动作表达,但有的人不善于表达,却将情绪隐藏起来或者压抑下来,不易被人发现,这样的话就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一定伤害。情绪最直接的表达就是语言,运用语言把内心感受和情绪说出来,是需要一定训练的。表达情绪是一种能力,家长要意识到这一点并从小去培养。家长自己做一个好的表率,会表达,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孩子也就学会了。如果家长自己不表达,那么孩子也有可能不会表达,家长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这个意识,刻意引导孩子把他的情绪说出来,以后孩子就会学会这种情绪表达的模式,并且会在生活中随机应用。
兰州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王立冬
中小学阶段的孩子要注意他身心发展处在什么样的阶段,这样的一个发展的阶段,他会表现出来什么样的情绪状态和情绪特征,作为家长要深切地去理解和共情到他情绪背后,实际上也是他需求的满足程度如何。在家长应对孩子出现情绪的时候,我们要深切地去理解和共情他(她)在表达着什么,诉说着什么,被母亲衷情凝视的孩子,他们将来会从容地凝视世界!
问题4
孩子在学校没什么朋友,尤其是一部分新入学孩子,在班里感到孤单;还有些孩子在家也没有安全感,找不到归属感,那么归属感对于学生发展来说重要吗?家长、教师该如何看待?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 何蕊芳
归属感是一种人希望被接纳为一段关系或群体的一部分情感需求,人们渴望在一段关系或一个群体中能做真实的自己,并受到肯定和重视。同时,归属感也是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支柱。建议家长首先营造一个孩子在家里面的归属感,家,是孩子疗伤的地方,是可以撒娇、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家里有孩子最亲的人,全世界把孩子放弃了,在这里孩子你是我们家长的心肝宝贝。大部分家长都是这么想的,也在这样做。但经常在表达的时候出问题,让家无意间成为有条件才可以去的场所,甚至有些家变成了孩子的生存宾馆。建议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多通过用心倾听、理解孩子,少用理智去评判孩子。家长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训练、引导孩子关注其内心感受方式帮助孩子建立他(她)对父母、教师的安全感、信任感,进而产生对家、对班级的归属感。
兰州外国语学校校长 张润娥
归属感往往给人带来心理的幸福感。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的,所以,人对自己的认可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家庭教育中,和睦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和他人友好相处,另父母对单位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对班级的态度。对于初中生来说,和谐友善的班级氛围对强化学生的存在感和归属感非常重要,也会增强学生的心理安全感。
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 陈琼琼
建议家长把家庭打造成孩子温暖的港湾,即使孩子在外面遭遇到烦恼,但能在家庭中找到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孩子的价值感和自尊能被亲人维护,避免让孩子产生孤独感,使孩子在家庭中被接纳、被看见、被理解,逐步建立起对家的归属感。学生在学校、班级中的归属感,是帮助学生探索外部世界的基本动力,能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集体荣誉感,在团队中获得社会交往的机会和能力,这也为孩子步入成人打下坚实基础。
兰炼二小专职心理教师 孙筱
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果得到满足,成年后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会蓬勃发展,其中归属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孩子们需要感受到他人的亲密和真诚的联结,而不是人际关系上的排斥和孤独。因此教师在学校要着力培养学生对班级、对学校的归属感,家长在家庭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家成为安全的、充满爱的场所。
兰州新区舟曲中学专职心理教师 杨悦
归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缺乏归属感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任务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朋友不多;业余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因此,作为家长和教师要营造给予孩子安全、接纳的氛围,增加孩子对家庭、班集体的归属感。教师可以通过班级集体活动来增强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接受、尊重和支持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生活和课堂活动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家长在家庭活动中也尽可能的多让孩子体验、参与,感受到价值感。
兰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指导工作坊负责人 达菲菲
归属感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我们是哪种角色,无论我们做什么,归属感是一种拥有陪伴的感觉,是不论何时何事都会有依靠的感觉。归属感会让我们产生稳定感。当一个人对当前环境感到安全的时候,就会放下警惕心,全身心投入到当前做的事情,而不会有其他想法。
班级管理的核心就是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一个学生在班级中有归属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集体接纳、认可和尊重,同时又会强烈希望自己能够为集体回馈和奉献,会让学生在这个集体中更愿意去表现真实自己,表达真实想法,更愿意参与班级的一些事务,去为所在班级荣誉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兰州市第三中学校长 刘照涌
家庭是培养归属感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谐、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培养孩子强烈的归属感。针对归属感,首先我们呼吁全社会提倡建设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训。其次,我们要加强学校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强化团队意识,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学校要通过各类活动来增强班级凝聚力、归属感。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力度,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强化国家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归属感。
兰州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王立冬
归属感在人的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情感需求,因为在归属感中生命个体可以感受到自己,满足被接纳和认可的情感需求。不同的归属圈也是个体生命的社会刻度,在不断地提醒他(她)需要完成的成长任务,以及为自己的成长承担的责任;在不同的归属圈里,孩子可以获得镜像自我,有机会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同时有人际输出人际输入的体验,会促进他(她)的人际自我发展。需要人的人是心理最健康的!
为全力推进“双心工程”实施,根据家长、教师来电诉求,结合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庭现状调查结果,市教育局梳理出师生家长关注度较高的16个问题,邀请高校教授、精神卫生系统专家、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教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阐释,并给予一定的行动指导,以满足不同类别学校及各层面的家长、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学生健康成长需要。
现将相关问答集锦分期在兰州微教育推出,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回看线上活动视频:
温馨提示
在涉及具体学校或学生的相关问题,还是需要家长、教师根据学生本人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心智模式、心理发展规律及学校生源特点、学情、学校文化等进行恰当分析,因人、环境、情境及季节周期变化等进行综合评估运用。
— END —
供稿:基教一科
相关链接:
【心理健康】@家长们,这些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起来学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