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正裁决,捍卫奥运精神(我的冬奥故事(一))
在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之间万一发生了纠纷,或某一方对相关判罚不服,最终是谁拍板终审裁决呢?
在北京冬奥会上,有一个特殊的仲裁庭——2022年北京冬奥会CAS特设仲裁庭,该庭的仲裁员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公正的裁决。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白显月律师,正是北京冬奥会CAS特设仲裁庭(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特设仲裁庭)里的一名仲裁员。
追求公平、正义和效率
“奥运会期间产生的或者与奥运会体育相关的争议,由国际体育仲裁院(CAS)管辖。”白显月说,国际体育仲裁院总部位于瑞士洛桑,旨在处理国际体育争议。
奥运会特设仲裁庭主要解决发生在奥运会期间和奥运会开幕前10天内所有与奥运会相关的体育争议。国浩律师(天津)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白显月被任命为特设仲裁庭仲裁员,此外,他还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多家仲裁机构的仲裁员。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体育尤其是奥林匹克大家庭内的跨国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与之相伴的是,各类体育纠纷涌现。国际奥委会认识到,在奥林匹克体系范围内,建立一个专门处理体育相关纠纷且权威、高效、独立的体育争议解决机构迫在眉睫。
在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推动下,1984年6月,国际体育仲裁院作为国际奥委会的一个下属机构正式成立。随后,其独立性、中立性,特别是影响力不断提升。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奥运会特设仲裁庭第一次出现,之后一直沿用。
“特设仲裁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公平、正义和效率,保护运动员的权利,捍卫奥运精神。”白显月说。
白显月介绍,其受案范围是受理和裁决奥运会期间的任何相关争议或纠纷,包括体育相关类别的主要有3大类:一是运动员参赛资格的纠纷;二是涉兴奋剂的纠纷;三是各类判罚、技术裁判处理、赛事方面的争议。
“当申请人决定针对国际奥委会、某个国家奥委会、国际体育联合会、奥运会组委会等机构的决定向奥运会特设仲裁庭提起申诉之前,必须依照相关法规、体育组织条例等穷尽了所有救济途径之后,才可以提起在奥运会特设仲裁庭的仲裁申请。”白显月说。
成为仲裁员“道阻且长”
北京冬奥会特设仲裁庭的仲裁员名单中共有13名仲裁员,其中体育纠纷仲裁庭有9名,反兴奋剂仲裁庭有4名。白显月自2021年10月获选成为北京冬奥会特设仲裁庭仲裁员。
奥运会特设仲裁庭讲究公正、高效、灵活、免费且单独适用一套规则。在白显月看来,体育纠纷存在特殊性——运动员自身职业寿命的有限性和体育运动比赛的时效性。这就使得快速公平解决体育争议的需求更为强烈、迫切。
“效率优先是奥运会特设仲裁庭的一个突出特点。”白显月说。原则上,仲裁裁决应该在立案后24小时内做出。实践中,特设仲裁庭主席有权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予以延长。
国际体育仲裁如此重要,想成为一名国际仲裁员更是难上加难。
白显月介绍说,担任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员需要具备4个条件:一是受过适当法律培训;二是在体育法、国际仲裁方面有公认的能力;三是能够熟练掌握国际体育仲裁院使用的一种官方语言;四是对体育有一般性的广泛了解。
“要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道阻且长,非一日之功。”白显月表示,一名普通律师想成为仲裁员,其从业资历、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业界知名度等都是考量因素,需要多年积累,有时甚至需要深耕相关领域10余年以上。
另外,特设仲裁庭不会参与具体比赛的判罚,不对比赛裁判的结果本身发表意见或者表明立场,除非发现构成违反程序正义的极端例外情况。在一般情况下,更不会决定比赛的胜负或者推翻裁判的判罚。
中国国际仲裁队伍快速成长
1996年,苏明忠教授当选为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员,成为第一位中国籍仲裁员。如今,国际体育仲裁院已经有11名中国籍仲裁员。
2018年,白显月受国际体育仲裁院指派参加了雅加达亚运会,担任亚运会体育仲裁庭首席仲裁员。
“中国在国际体育仲裁领域越来越活跃,与国际同行的交流能力日益增强。”白显月表示,近年来中国明显加强了在国际体育、大型赛事、专业活动等领域的参与和互动,中国的国际仲裁队伍也在快速成长,越来越多的中国籍国际仲裁员参与国际仲裁案件,总体上呈现积极态势。
体育竞技背后,需要有法治护航。白显月认为,学界加强对体育法相关问题和体育争议的解决研究,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和预案,将有效助力未来承办更多国际性体育赛事,为我国迈向体育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中国体育法的立法层面越来越跟国际接轨。在未来,体育仲裁和体育法治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繁荣的时代。期待体育法治的进步与我国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同频共振。”白显月说。(陈远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2月23日 第 10 版)
责编:张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