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出现了这么一个新闻热点,叫“243万存款被行长挪用银行拒赔”。
事情是这样的,2008年,有李姓一家人将135万元交给了一个邮储支局长“存入银行”,2018年李姓一家人去银行取钱,发现钱不见了了!
于是起诉邮储银行赔钱,银行不愿意赔,说李某“自己长时间不看自己的账户余额,不合情理”。
先是美国的银行倒闭,现在又是国内邮储银行把储户的钱搞没了,那卖家的钱难道是放床底最安全?
别着急,邮储的这件事儿,当然和邮储的管理有很大关系,但这件事,储户本身也有很大的问题!
大家对照着我们最后总结的“存款五口诀”,就不用这么害怕钱没了!(没耐心的直接翻到最后看!)
先说这家人234万存款被邮储银行“吞了”的事儿,有几个细节给大家交代一下:1、这件事出来后,有些有心之人就在说:你看,银行没有你的密码,都可以把你的钱搞走!银行以后都不安全了!
其实,为啥这个邮储行长可以拿走储户的钱?
从判决书公布的一些细节来看,是因为李姓一家人“为了帮助行长朋友完成储蓄任务,把钱交给这位行长帮他存钱“。
这一家人可是把钱和身份证都给了那位行长“朋友”,才导致被行长“私吞”!
很多中小型公司,要么是老板自己管钱,要么是老板自己的亲戚管钱。
但我们也给卖家们提个醒:除非银行ukey是在自己手上,除此之外都是外人(哪怕是亲戚),把银行事项交给他们办理(包括银行职员、出纳、中介等)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最好每天/每周让出纳给老板发送资金报表,做到心中有数。
《资金日报表模版》,需要的可以找我要
另外,对于有大额存款的银行卡,还得定期进网银去查一下账,避免只有拿到的报表或者存折有个数字,实际早就被转走了。
而且,平时一定要做到出纳及会计“岗位分离”,不能某一人一肩挑!
这里说个真实的案例。我曾给过一家大企业做审计,应该说企业当时的工作流程还是十分严密的,但这家企业的出纳还是抓住了漏洞,贪污了800万元,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家企业的出纳每个月月末要去银行拿银行对账单,再做一个银行余额调节表,然后给财务经理审批。
财务经理事务繁多,一看对得上,就签字了。
出纳发现了漏洞,于是在外面做了一份假的银行对账单,同时篡改了企业的银行日记账(也是出纳做的表)。
财务经理因为看着出纳提供的银行对账单和银行日记账是对得上的,每个月都顺利签字了。
于是这名出纳就这样瞒天过海,贪污了800万元。
最后是我们给银行发询证函,由银行盖章确认银行余额时才发现了这名出纳贪污。
这个实例其实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出纳和会计的分离是职责分离是非常关键的!这是内控的基础,也是重要一环。
这家企业,如果改成会计拿对账单,出纳做银行日记账,即做好职责分离,大概率就可以避免贪污了。
2、再回到开头的234万被行长卷走的案例:其实行长是给了李某存折的,只不过“存折”上的存钱记录都是这位行长自己打印上去的,而且还改了邮储的章!
确实,这暴露出了银行的管理问题:
(1)这个“存折打印机”是个什么东西?没存钱进去也能随便打印?
(2)银行的章居然被行长随便私自使用!不过现在都电子化了,能在电子银行查到的,基本没问题。
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别完全相信银行的短信(短信也很容易造假),老板还是需要多去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确认账户余额的。
3、大家不觉得奇怪吗?为何案件中的李姓一家人会愿意把钱给到这位行长去存钱?难道就因为朋友关系吗?
根据判决书披露的细节,很有可能是一起典型的非阳光贴息存款案!什么意思呢?
大家知道银行需要考核存款业绩,所以就会有一些银行的业务员拉人到自己的银行里面存款,本来只有2%的利息,他说我给你5%甚至10%的利息!
好,你来存的话,那你把身份证、银行账户密码都给我,咱们都来内部操作,你也别去柜台查账户,否则被上面发现,大家都没得玩。结算时间到,你拿钱走人就好了。
所以呢,这就解释了大家的疑惑,为什么南京邮储银行的这个储户长达十几年都没有查询自己的账户?而且行长呢,还能那么轻易的作假挪用资金?
所以,我们最后来讲一下存在银行的五大口诀:
1、鸡蛋不放在同一篮子里,永远记住,如果银行倒闭,如果没有人愿意兜底,最多只赔50万(包商银行破产时,有其他行接盘,最高赔5000万,所以土豪老板还是不要在一家银行存太多)。
2、刚刚说的最高赔50万,不包括保险、理财等,所以,做了理财就要有心理准备,要不然就要留一部分钱别转为理财。
3、千万不要向银行职员泄露个人密码!存取款时注意找好角度,不要被任何人看到密码,包括所谓的行长;
4、最安全的银行肯定是中农工建,因为他们80%以上都是国有资本,而且他们可是四大行,如果破产了意味着国家出大问题,钱都不是钱了。
不过,这四大行也不能避免开头邮储出现的那种管理问题!只不过理论上会相对好一些。还是需要卖家朋友多注意上面我们说的经常查看《资金日报表》以及网银余额。
当然,其他的大银行,比如大型股份制银行,招行、中信银行等,其实都比较安全,只是大家谨记第一条规则就好了,看着做好资金的调配!
5、不要被银行职员说的“高利率”、“高汇率”等等诱人的条件吸引,如果是大型的银行还好,如果是那种小的地方性银行,真的要擦亮眼睛。
特别是像此案中的李某,居然还被行长忽悠“私下存款,不经过柜台“,这种操作再愚蠢都不要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