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搜了下,施校长的讲话节选:
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培养国家栋梁和国家领袖的地方。让学生进去后就想就业,会造成什么结果?就是大家拼命往挣钱多的领域去钻。清华70%~80%的高考状元都去哪儿了?去了经济管理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我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我说:老师,我想去金融公司。
不是说金融不能创新,但是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去从事金融的时候,我认为一定出了大问题。管理学在清华、在北大、在整个中国都很热,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一件事情。专科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培养专业人才,为行业输送螺丝钉,但大学却是培养大家之才,培养国家各个行业精英和领袖的地方,不能混淆。
学不以致用。你们没听错,我们以前太强调学以致用。我上大学的时候都觉得,学某一门课没什么用,可以不用去上。其实在大学学习,尤其是本科的学习,从来就不是为了用。
其实,发言确实是掷地有声的,很多方面我也很赞同,但是有几个不同现象,我只说明下我的观点:
首先,其中关键字有研究型大学不应该以就业为导向
确实,梅贻琦说“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但这个其实高度太高了,目前的大学真没办法做到不以就业为导向…
我们活在的这个社会,就业代表着工作,工作代表着生存的基本,先得解决生存问题呀。
先不说现在的大学扩招情况,大家都以就业率标榜自身,甚至就业报告的平均薪资都是拼了命灌水….
而学生们在高中都属于懵懂无知阶段,高中填志愿的,不管是选学校还是专业,父母的价值观导向就是要找“就业好”。到了这个阶段,父母他们忧心忡忡,到处打听现今社会啥专业“最吃香”,“这年头国家可没包分配了呀,毕业找不到工作咋办”….
像我当年因为兴趣选择本科法律,主要是受到香港电视剧的荼毒,但我父母年年看到法学就业率倒数第一,可忧心了好多年……
其实如果科研也是一种就业方向的选择,也是“就业”,如果这个方向足够吸引人,就会有足够多家长在一开始就想着“我们家孩子将来可是要当科学家的人……”
另外,就是专科学校培养螺丝钉?
现在社会还真不一样了,本科生甚至都无法成为“螺丝钉”。现在很多行业基础门槛都到了研究生了,也就是研究生虽然挂着“研究”,实际上都是就业导向。
现在的教育,不是本科专科化,简直是连研究生都专科化了,毕竟研究生学得“专”呀…..
毕竟今天的研究生数量扩张,甚至难度还比不上当年的本科生….
再说大家考研读研,有多少是为了搞研究?不管啥中科院、社科院,从最初的设立就是主要为了研究的学校,大多数学生最终都是想对外找工作的。
说到底,大多数都是本科生毕业的时候,发现自己白白混了好几年,什么方向没想清楚,到研究生阶段明确好再走上就业之路。
目前各种学校“专业型”硕士大行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趋之若鹜,学费还贼贵….
最后,就是学不以致用。
其实想说的应该是素质教育,其实是多么美好的概念。
但这个概念,也真的很难做到,就连从小父母让学“乐器、舞蹈”之类的,都是为了能有“特长”……
就连我初中热爱的“体育课”、“音乐课”都会无端被语文数学老师霸占…...
“有用”几乎成为了大家的出发点,其他相比都显得无力…
毕竟,我们从小就无法像国外的孩纸,天真无邪的长大,没有自由去追求那些“美好而无用”的东西,也无法像他们那样学历史考古依然找得到很好的工作...
另外的问题是根本用不着的东西,真的很快就忘了…
为什么那么多精英选择去做金融?
很多人很简单的,总结为,赚钱多……
那么在此,我觉得我非常有必要郑重地解释一下…..
咳咳,好像,还真是,因为赚钱多……
毕竟谁能逃过金钱的诱惑呢?
除了互联网行业,谁还能跟金融比起薪?何况传闻还有巨额奖金呢!
当然,说高尚点,金融行业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平均素质近乎最高的人群,有意思又变幻无穷的市场等…..
相比在实业稳扎稳打慢慢往上爬,一眼望到头,金融行业从刚开始接触的很多就是实业机构的领导,如果你能成功的帮企业解决问题,为公司赚到钱,那么你很可能快速的晋升…..
按理来说,金融行业对实体行业是起到了资源配置、价值再发现的功能,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在美国,之所以科技的发达,之所以有硅谷,科技的发展离开华尔街,离不开活跃的金融业…
怎么,如今的风向下,怎么总感觉金融是“罪人”…..
说实话,我去过很多高校做线下的分享,虽有理工学院的研会邀请合作,但还不太敢去理工学院做分享号召大家转行…
说实话,怕被老师打…..啊哈哈….
所以去做的讲座基本上主要也是针对经管学院的同学,但台下每次都会有理工出身的学生过来听,提问特别积极….
之前报过小伙伴各种培训的学生中,有大量的纯理工科背景的学生,还真各种我之前没听过的专业都有….
甚至有不少的理工科的博士,也有博士肄业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故事….
当然,为了顺应这火热的需求,我们也搞了很多次单独理工转金融的线上分享活动,基本每次都非常爆满…..
然而活动结束后,虽然大家讨论活跃,但群里每天的讨论,基本上都是自己行业多么惨,多么难以活下去…
至于转行呢?感觉就是:听过那么多转行讲座,却依然做不到华丽转身…..
虽然很多金融的同学对理工同学来抢饭碗表示忧心忡忡,毕竟拥有产业背景搞金融,优势还是非常大滴….
但实际情况下是,这些理工的孩子们,基本上绝大多数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大的优势….
不是没想过,但是基本上每次都会听到理工的学生说:“我是XX专业的,我不是学金融的,很多方面不是很懂….”
气场上,都不知道其实弱了多少个档次….
我就很少见过真的非常自信的认为自己比商科生牛逼无数倍的理工同学,绝大多数都需要鼓励:嗯嗯,其实你非常有优势的,你只需要怎么怎么突破….
从而,我也恍然大悟,怪不得学经济金融的学生还有一席之地,大家有“意识”上的先发优势,才没有被理工大军PK下去….
原来,转行,从来就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容易…..
而且要转金融,更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多少个不眠夜,何况你还有做不完的实验…..
而理工的学生,不止是要意识到自己在产业背景的优势,还得真的从零开始补齐行业最最基础的东西…
那些商科生多少年前就认为是“常识”的东西…..
从0到1有多难
之前也在好些场合作分享的时候讨论过,科研或者说实业,更多做的是从0到1的过程……
做金融做的是从1到多的事情,毕竟我们号称的我们做的事情是资源优化,提高效率…..
虽然说,科研的产出,科学家们才是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的人….
我们做金融的呢?只是金钱和资源的搬用工…
科研路上,一将工程万骨枯,背后有太多的人默默无闻付出,终其一生只是陪衬….
说实话,做金融,是一种较为大的概率,博取相对比平均高的水平….
谁不想名流千世,被世界所铭记?
做金融行业也意味着放弃了为人类做贡献的可能性,转而可能成为同学甚至师门人眼中的背弃者….
在自己所学的专业,永远是最有安全感的,但绝大多数的人,是真的都做不出来….
毕竟抛弃自己的本专业,投向不熟悉的行业,是真的需要勇气的…
其实,真的来做金融的人,绝非产业里原先最优秀的人,刚才上面所说的是“平均素质最高”,这个是与社会相比的平均…
说来,干我们这个行当,其实愧对真正“精英”的概念….
更多只是平凡群众眼中的“精英”,不过名校毕业,学着看起来牛逼的专业而已…
或许在学校成绩还不错,还混了社团一官半职,但也就仅此而已….
无奈地转行,只不过是希望换到了一个可以用“学历+努力”,辅之以情商和机遇,就有可能逆袭的行业….
怎么,围棋我玩不溜,我转行去玩五子棋虐菜也有错?
目前科研行业适合什么样的人
首先,家境优越真的非常重要:人无生存压力,自然就可以为了理想和兴趣而工作…
像之前有篇朋友圈转发非常多的电子工程师吐槽国内的科研情况的文章,大家以项目赚钱,但学校中拿项目“以领导先”;科研经费没有用在刀刃上,大家的心都在体外想着赚钱….
为什么呢?因为不这么做,在学校里真的会很穷….
这里,还记得一位前辈的故事。他在某TOP券商投行医药组工作,本身是生物学直博的学生,后来只拿了硕士就出来工作了,在他的业务领域内做得相当专业。他之所以下定决心转行契机是,是因为当时师门有位师姐得癌症了,因为家里穷,最后的日子过得非常辛苦。于是他非常努力的自己考过了cpa,放弃读博,先去了四大,后来再到了券商投行医药组,为的就是有“阻抗风险”的能力,扼住自己生命的喉咙…
其次,热爱科学,真的为了社会变革为己任的人…
还真是有这样的人,就像我学法律的,虽然身边大部分人想去当公务员主要是想得到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是还是有少部分人以改变我国XX制度,让社会变得更美好为己任的人…
对于研究自然科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没有比有所发现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喜悦了吧….我还是相信,科学界真的有很多认为研究是简单而快乐的事情的…
当然,这些人,往往上面第一个条件也是具备的——不宜太穷。
目前金融行业里真正最多的是什么样的人?
说实话,这里我的看法,可能要和绝大多数人不一样。
很多人眼里,金融行业里有很多的二代,家境优渥的人,大家翻云覆雨,都是rainmaker…
这虽然没错,但这个行业里,其实最多的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资源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他们确实可以快速变现,而穷苦人家孩子承担起的是大量加班熬夜伺候落地的分工,说实话大家“工种”根本不一样…
另外,说得更不客气一些,国内金融名校里面,学习最好,最吃苦耐劳,大多数是想要通过这个行业逆袭的“屌丝”….
记得当年和小伙伴一起关小黑屋,每天觉得暗黑无光的时候,有次实在忍不住问他:
“你真的喜欢干这行吗?”
对方一句话让我顿时精神了,“尼玛不是因为家里穷,谁愿意干这些破事!”
大家真的只见过贼吃肉,没见过贼挨打….
想要进这行,先得过五关斩六将,考证实习,一刻不能休息…
入职后,加班熬夜,出差到偏远乡村,妻离子散似乎是常态….
记得以前一篇很火的文章:“金融行业如何一年获取别人三年的成长?”
打开只有俩字:“加班!”
说实话,干这行真的很苦,很多实业的人嘴上说着不怕,真转行来了,分分钟怀疑人生….
干这行一个很大的动力就是“我今天的努力,就是为了我将来的孩子可以不干这行!”
目那么到底应该怪谁?
其实谁都没有错…..
就像之前有券商电子研究员写文章追忆,电子行业的工资十余年没有涨多少,房价、生活成本却已变得压得喘不过气来….
很多文章也开始分析,中国芯片之所以没造出来,应该埋怨的是“地产”….
过去科研人员、实体企业的薪水涨了多少,房价又涨了多少?
其实,大家只不过是在重压之下,退而求次,换一种可能性,企图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一份生活的体面….
遗憾的是,目前除了做金融之外,我们的社会好像并没有给年轻人太多高收入的选择…
然而,国家觉得实业和金融薪资差异大,于是乎,决定把金融的薪资降下去…..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听着很大的口号,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应该站着很高的道德位置,去要求大家都去追求“反人性”的奉献;
真正你只能说让科研的东西,符合大家的人性的喜欢,高收入和社会地位,有意思之类的;
大家都是“经济人”,自然就会去追求;
归根结底,之所以转行,只不过是很多人认清了“你我都是凡人”的事实,无奈寻求的妥协….
只在如前所说的,很多天才的眼里,这或许是不可接受的….
就像NBA球星乔丹不能理解:“一场拿30分不是很容易吗,你只需每节拿8分就可以呀…”
如果运动员都想去CBA做外援赚钱,那么这个国家的篮球一定出了大问题!
哎,还真是天才不懂凡人们的苦….
本文作者:金融小百科(zysjoe1)
文章编辑:april